5G沒有那麼神

來源:中國教育信息化網
作者:李志民
  當前5G熱得燙手,猶如當年的區塊鍊和共享經濟,絕不能否認其技術進步的意義,但也不能將其視為無所不能的神話。

  移動通信技術已經經歷了四代,1G通信系統是基本只能模擬通話的模擬技術,2G是使可以用網絡的數字技術,3G則是通過採用CDMA無線接入技術,通過提供中高速數據,從而實現多媒體服務,4G通信技術通過採用多天線載波技術,在大幅度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,也提供很多多樣化的個性服務。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(Fifth-Generation,5G)是目前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,與4G相比,是為了滿足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和移動互聯質量的要求而發展,移動通信技術還會不斷升級,逐次迭代,滿足未來萬物互聯的應用需求。

  移動通信技術從1G迭代到4G的時間差不多用了20年,2009年普及3G,到2014年升級到4G,每一代的實際運營時間大約是5年。1G基本上是電話功能,2G可以發送文字了,3G可以方便地上互聯網絡了,也就是到了3G才有了移動互聯網的名詞。在3G之前,移動通信技術主要服務在話務領域,服務在互聯網領域的叫做無線互聯技術,今天大家熟悉的WiFi是其中之一。在移動互聯網層面對於消費者來說,5G和4G相比,其實就是高速度、低延遲與高性能,其他的幾乎是感覺不出來的。最近兩年,新聞媒體和資本界完全把5G神話了。

  在資本的話語體系中,物聯網被視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後,5G技術能直接影響的第二大產業。但是,物聯網的概念已經炒了這麼多年,之所以一直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,其實除了網絡通信的速度因素,還有很多來自其它方面的關鍵制約——尤其是負責通信功能的硬件,這與控制設備的核心算法密切相關。

  即便某些已取得研究成果的識別或後續場景,其功耗、成本和產品體積也尚未能控制下來,這就意味著距離真正量產,還有很遠的距離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,判斷事物能否成功的基本方法是要符合效率和效益優先的原則,如果事物不符合效率或效益優先的原則,無論是誰忽悠都難以持續發展。

  基於車聯網實現的自動駕駛技術掣肘更多。

  曾經有人吶喊“5G時代=自動駕駛時代”,但實際上,這不過是科學幻想小說的自嗨。想要完全釋放自動駕駛的功能並最大程度上保證安全,目前上路的車輛要有90%以上實現自動駕駛的網絡調度才有可能實現,這在很長一段時間來說都是不可能的,即便拋開前面所說車聯網本身的瓶頸不談,數據丟失、黑客攻擊、身份盜竊等等,都是汽車一旦放開自動駕駛後可能出現的問題。

  科學技術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會需求已經產生,而沒有社會需求的所謂產業化是沒有多大意義的,實際上也實現不了產業化。

  如前面所述,移動互聯網本身就包括移動通信技術與無線互聯技術,所以,即便是在移動互聯領域,5G也不是“一家獨大”,移動通信技術會長期與無線互聯技術WiFi等並存。

  無線互聯技術WiFi在中文裡又稱作“行動熱點”,是Wi-Fi聯盟製造商的商標做為產品的品牌認證,是一個創建於IEEE 802.11標準的無線局域網技術標準。

  創造WiFi這種技術的想法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簡單安排的公共網絡。目前不管是家庭、公司或者是商場、酒店等都會使用WiFi,相對於2G、3G甚至4G上網一般來說,大部分的WiFi速度快、省電、無流量限制,無線設備不需要走SIM卡的流量,因而多數情況下不單獨產生費用。同時,數據傳輸領域中的現代WiFi實際上能夠與移動蜂窩網絡做到完全相同。WiFi支持移動性、覆蓋連續性,移動用戶的服務,網絡中的自動授權,甚至與蜂窩網絡漫遊。

  所以5G和Wi-Fi在將來和時間裡還是會相輔相成,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,畢竟兩都有不同的使用環境,各有各的好處。

  特別是在校園網建設方面,應該加強教育網主幹網建設,大力發展WiFi,以減輕師生的經濟負擔,提升網絡使用效率。